福建南江 - 深圳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深模员工整理
江文明
近年来,南溪土楼长城景观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每天前来南江观赏土楼的人不计其数,南江村已
经由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村,逐渐走向八闽,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南江处在南溪的中心,风景秀丽,水声潺潺,溪中石头千奇百怪,前有笔架山,后有仙洞峰,两边山
峦连绵起伏,巍峨壮观,茂林修竹,苍翠欲滴,可谓钟灵毓秀。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江村风云变
幻,许多有志青年揭竿而起,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演绎了一场可歌可泣的事迹。那时,张鼎丞、
刘永生、魏金水,以及地方干部江岩、江荣达兄弟等一大批游击队领导干部都到此领导、指挥革命斗争,
与南江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南江村群众不顾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为他们送米、送菜、送情
报,缝洗衣服,甚至作出了牺牲,解放后有7人被追封为烈士,40多人被评为接头户,为革命事业作
出了不朽的业绩。
究诗书礼节,改革开放后,土楼人的视野更加开阔,南江人更加崇文重教,大力培养孩子读书,许
多人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成为国家的栋梁,在各行各业努力工作,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的
发展尽情发挥他们的才智,并取得骄人的成绩。
还升为处级、厅级领导。
大村民大力发展村容村貌,整治环境,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南江村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如示范
村、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最美古村落”(提名)……现在,
南江村的声名已远播八闽内外,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
楼有经训楼、振阳楼、福兴楼、庆福楼和天一楼。
建楼都要先在底层铺上许多大树。相传这块地方的龙脉,与邻县平和的芦溪丰头摆相连,听先辈们说,
龙头结在丰头摆,龙尾结在南江这块地方,那边有双溪水,此处也有双溪水,而南溪的水是从芦溪那边
流过来的,相对其而言,此处属水尾,于是祖上便将此处称为“水尾楼”,开发了这片土地。300多年
前福振公建造了振阳楼,其生六子。嗣后,其子合作先后建了庆福楼、福兴楼,现皆已200多年。而经
训楼和天一楼,则在120多年前兴建。观水尾楼四周,前有笔架山,后有仙洞诸峰,山峦叠耸,加之土
楼鳞次栉比,双溪水流交汇,正所谓“万山崇峙双水环流,水尾土楼共千秋”。
形双重式,土木结构,坐西向东,总面宽25米,总进深27米,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方
形内院。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厅、后厅。高三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中厅单
层,土木结构,雕梁,与两侧回廊、中门围合成院落。全楼设一个大门,4架楼梯。因楼前左侧属湖洋
地,当初建楼砌石脚时,便先砍了许多大树,再将树平铺在深挖的石脚底层(古时人们便懂“水浸千年
松”的道理,松树在泥水里浸泡千年,只要不露晒,即可千年不腐烂),然后在树木上面砌石基。石脚
砌好后,开始夯墙,工匠们在墙泥中铺放了许多竹片,它们之间互相牵拉,使得地面受力平衡,再将放
上横直过排的竹墙夯到七八尺高,这样大楼根基异常稳固。因而120多年来,即使遇到地震,它依然浑
然一体,完好无缺。
新。中厅前后两落,相互连接,宽敞明亮,但凡族中议事或红白喜事,皆在此举行;流连于此,似仍有
琅琅书声萦绕,依稀可见蒙童身影。四角楼梯,干净齐整,第三层处设有窗户,既可通风透光,又可瞭
望外面情况。为了防敌匪,建楼时还专门在大门上端预备几个水孔,同时给两扇大门钉上铁皮,一旦遭
到火攻,楼内民众即可将水从楼上水槽口灌入,将火浇灭。
委员、大埔县政协主席江拱陶,南京军区江西宜春军分区政委江如芳,印尼雅加达永定同乡会会长、慈
善家江震球,缅甸仰光永定同乡会会长江建龙,山东德州机床厂总工程师江庆辉,龙岩市铁道办正处级
主任江经政,留美博士后江经瑞等等。迄今已有上百人考上大学,单是江拱陶兄弟就有后代子孙28人为
大学生,其中6人硕士,1人博士后。经训楼因此而被誉为土楼“书香第一楼”。
好学,也想进学堂。因交不起学费,其父母恳求先生减少学费,爱才惜才的仰穆公当即表示不要学费,
只需他给大家烧烧开水,打扫一下卫生。结果在府考时,大家一齐考中。这就是“12个学生考上13
个的故事”。
外,还因为他学生太多,而且许多都是显贵之人。族人中至今流传着一个“秀才公与秀才嫲”的趣事:
仰穆公学问深厚,能“捉题”,他估计考官会出与春有关的题目,于是就拟了个题目“暮春者”,自
己写好后,就拿给学生背。不料,学生们到长汀府参加考试时,发现考题真的跟老师猜的一样,平时读
得最好的江盛汀心想,如果将老师写的文章默抄下去,大家的试卷势必雷同,不如自己写吧,其余学生
也这样想,唯独一向成绩最差的江致禧不那么做,心里想反正是“来陪太子读书”的,既然有这样天大
的机会,就把先生事先让大家背熟的文章抄下去,谁知那次考试,其余人都名落孙山,只有江致禧顺利
考上秀才。这就是仰穆公同族后代相传的故事。“秀才公”指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仰穆公,“秀才嫲”指
的是虚假而无真本事却考中秀才的江致禧。之所以说“公”说“嫲”,是因为在土楼客家人中,“公”
和“嫲”还有一种含义,分别是“真”和“假”的意思。
积约400平方米,两进三落带左右横屋。中轴线上有门坪、门厅、中厅、后厅。后厅高2层,前廊卷棚并
雕梁,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门厅单层,中门南侧有一口水井。据献堂公后人说,经德堂由前后两次
建成,献堂公先建后两落,大溪的巫宜福翰林为他的书室撰写了一副对联:“案设诗书居今稽古,教申
仁义责实循名。”对联前后的题字、落款仍十分清晰,题的是“献堂表兄大人书室”,落款则是“鞠坡
弟巫宜福题”,均盖了巫翰林的印鉴。后来,献堂公又建了前落,还用从溪中捡拾来的石头围城一堵一
米左右的围墙,于是就有了门坪。前落竣工时,其另一个表弟即巫宜福之弟巫宜禊翰林作了一副楹联道
贺:“忠简横琴书案相传旧物,孝江读月风流政在诸郎。”联前题的“成此别业”几字正说明了献堂公
后人的话没错。“别业”,与“旧业”或“第宅”相对而言,业主往往原有一处住宅,而后另营造的别
墅,称为别业。所以,这说明经德堂前落及门坪等部分是过后再建的。该堂旧时曾作为私塾,启蒙先生
就是远近闻名的仰穆公,堂壁上题着“锄经”“种德”,意蕴丰富,既表示读经研学,又勉励人们要树
德修行,所以,堂中悬挂的一副朱熹对联“行仁义事,存忠孝心”,既是自我督诫,又表明自己的心志。
王。据一位89岁的老人说,那时他带很多兵来,整个南溪都有红军。那是南溪的第一次“红”——第一
次受共产党红军的影响。
自献堂公至仰穆公都崇尚儒学思想,尤慕朱熹学说与人品。联意显豁鲜明,即表明先祖的思想、言行皆遵
照“仁义”原则,又怀藏一片忠心。所以,先祖引用朱熹的对联,用意十分清楚,从中也让人体会到其对
大儒的敬慕。朱熹(1130—1202),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是南宋
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福建尤溪,侨
寓建阳(今属福建武夷山)崇安。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
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
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
堆砌之病。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
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作为私塾老师仰穆公的思想可谓与
他一脉相承。
一度与他过从甚密。林则徐结合为臣的本分,以及客家人的思想传统,“量身打造”为朝彩公的经德堂
撰写了这幅对联。无论是臣宦,还是布衣,都要将“忠”的思想摆在首位,在外忠君,在家要“孝”,
力求忠孝两全,这是为人最应宝贵的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就是“第一等人”;而居住在乡间的客家
男人,平素无非就干两件事,要么耕田,要么读书,这是客家人的传统。对联准确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
普遍情况,也是对朝彩公的夸赞与勉励。
横琴:是化用彭泽横琴的典故。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由于看不惯官场的腐败,依然不为五斗米
而折腰,辞去彭泽县令,回到家乡自耕自食。他喜欢种植菊花,爱好喝酒,同时也喜欢弹琴。他家摆设
了一张没有标注符号的素琴,他边弹边说:“但识琴中趣,何老弦上声。”陶渊明摆了一张无弦琴。比
喻志趣高雅不俗。
读月:是化用映月读书的典故。南北朝时,南朝齐有个名叫江泌的少年,非常爱好学习。可是家里很穷,
不仅没钱供他读书,还要他养家糊口。白天,他去给人家斫削木鞋底,赚钱维持全家生活。晚上回家后
虽然很累,还要读书学习,但家里无钱买油灯。他就想了个办法,利用天上的月光读书。由于长期勤学
苦读,使他学问进步很快,后来成为齐的国子助教。人们根据江泌读书的故事,概括出成语“映月读书”。
它形容家境贫寒而勤学苦读。
察古代的事迹,以明辨道理是非,总结知识经验,从而于今有益,为今所用;下联用《韩非子》之典,
指按照名称或名义来考察或寻找实际内容,要求名实相符。
单扇配置连成。在清朝以前,它是帝王将相的专用陈设,多置于正殿(室)主座之后,既彰显出室内布
置的富丽精雅,又衬托出主人地位的尊贵与威仪。经德堂围屏,是咸丰元年(1851年)由清代民间雕刻
大师采用金丝楠木花费多年心血精雕细琢而成,迄今已有165年之久,仍保持光鲜明艳的色泽,其高超绝
伦的制作和油漆工艺令人赞赏,是土楼绝无仅有的一块瑰宝。
寿,并赠送了这幅精巧美观的屏风。
上下两部分。正面上半部分是郭子仪祝寿图。郭子仪是平息安史之乱的功臣,被封为汾阳王。屏的正面以
汾阳王府为背景,王府中郭子仪容光焕发,满带笑容;前来祝寿的七子八婿衣冠齐整,恭迎宾客,众官员
手持笏板;其他人物或端捧寿礼或互相寒暄,姿态各异;王府外车马相随,熙来攘往;轩阁女眷,雍容淑
雅,愉快交谈,场面十分热闹宏大。祝寿图左右书写着一副对联:“凌霄松柏参天秀,入座芝蘭引气佳。”
联意主题突出,意境深邃,富有韵味。在寿图的上端,雕有小窗花格;下端刻着许多生动的图景,如周文
王访贤,亲到渭水请姜子牙出山;乐人闹八音,还有对弈、嬉戏者,形象栩栩如生;其余或打石蒲卵,或放
风筝,或观鱼品茗,或雅集赏书,全然取材现实人物,而周边饰以仙鹤、松柏等,象征长寿;麒麟、雉鸡、
牡丹等,则象征着福禄昌盛,富贵寿考,构成一幅动人的风俗画卷。屏风的下半部分,则是镂刻精美的窗
花格,整齐划一,色彩红艳。
廷弼(公之表弟)所题的文字及一同拜寿赠屏的亲朋贵友芳名,他们有的是进士,有的是庠生,有的是太
学生,或受职有官或候补,皆为当时显贵名流。序与名单均用金粉书写,边框通红。其余文字以髹黑漆为
地,字体端白,承载寿意,恭祝赞美。
瓶花、飞禽走兽等都刻画入微,连风筝线都清晰可见。屏风色彩历经一百多年仍鲜艳明晰如旧,究其原因,
乃有清时代漆器装饰艺术在继承明代的技法上发展精进,油彩、漆彩并施,黒髹、朱髹、描金、雕漆、戗
金兼用,融汇了中西艺术,使得屏风纹饰色泽细腻光鲜、绚烂华美,颜色经久不褪。
江司马平时结交缙绅,往来多鸿儒,又与巫宜福、巫宜禊兄弟(大溪人,皆翰林)有亲戚关系,宜福于
嘉庆二十四年恩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充国史馆纂修;宜禊,嘉庆二十二年进士,初任礼部
主事(正六品),时旨简放江苏苏松泰兵备道(正四品)、前浙江道监察御史。巫翰林兄弟都为经德堂撰
写过对联,宜福为表兄献堂公书室题的是:“案设诗书居今稽古,教申仁义责实循名。”宜禊则作:“忠
简横琴书案相传旧物,孝江读月风流政在诸郎。”朝英公还与两广总督林则徐相契,经德堂里悬挂的对联
“第一等人忠臣孝子,只两件事耕田读书”,正是林则徐的经典作品。
于是福振公将大楼门改为坐西向东。果然,此后振阳楼人丁兴旺,最多时候住了三百多人,不少人在外
经商财源广进。令人称奇的是,振阳楼60年就会上一次雷,至今上过2次。很多年前,天空雷电交加,
振阳楼首次遭到雷击,幸运的是雷击楼柱没有伤到人畜。第二次上雷却打死了一头猪,听老人说楼里两
只猪,一只敬神,一只没敬神,那次雷公上柱时将那只吃饱却没敬神的猪打死了,而另外一只有敬神没
吃饱的猪安然无恙。从此,楼里人更加敬畏雷公,只要雷响就不敢大声说话,尤其担心小孩不知天高
地厚,说些对雷神不敬之词而惹来不测。
了党支部。同年底,又发展江万炼、江尚先、江万宏等人加入党组织。水尾楼有了地下党组织后,革命活
动更加活跃。魏金水、刘永生、罗炳钦、江岩、江荣达等游击队领导人经常到水尾楼指导革命斗争。许多
人为了保护驻扎在老吴子上的边委和县委机关的完全,被敌人抓去严刑拷打,受尽百般折磨,都坚贞不屈。
烈士江荣香即如此,在弟弟荣定被抓后,生怕弟弟忍受不住酷刑给革命同志带来麻烦,于是主动从山上下
来替出荣定。江荣香被敌人上老虎凳、灌辣椒水、用砖块插,依然视死如归,毫不畏惧,最终被残忍杀害。
住上了人家,多的时候楼里住着100多人。26世的江森炎,是清末武秀才,人高马大,魁梧壮硕,其一个
手指就抵常人三个手指,力大如牛,走路品字形的,极难推倒。他穿的鞋子大如船,漆桐油,由儿媳给他
做。他用的兵器是关刀,重达180多斤。民国时期,有一天,他在下屋做烟丝,关刀放在厅下,回去吃饭
时,看到四个国民党兵扛他的刀,他走过来用一只手就轻轻松松拿起来,吓得那些兵面容失色,赶紧溜掉。
可惜,多年后这把关刀被其孙子卖掉。江氏村庄做神戏打醮,南江与实佳村民都到双水庙敬神,有几个实
佳人较狂,经常把水尾楼人的供品挪开。有一次,森炎公去,经过戏台,那些人又故伎重演,森炎公极为
生气,两手一推,两边的人纷纷倒下,经此教训,此后,他们再也不敢欺负南江人了。
导干部,其中最小的都是科级领导,他自己和另两个儿子官居处级(一个副处)。这种现象不仅在土楼村
落中绝无仅有,就是放在其它地方也极少见。
其意大概有四:首先,天一生水,警诫后人防火护楼;其次,此楼为椭圆形,坐南朝北,门前双溪交汇,
水清石秀,天下一绝;再次,《易》有“天人合一”之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最后,“天”与“添”
谐音,本地客家人说的“添”,往往指添丁、添财。所以,楼名包含有祈求财丁兴旺之意。前人为之作
的对联十分形象、生动,其一,“天意回春生万象,一心乐善呈千祥”;其二,“天泰地泰三阳泰,一
兴百兴万事兴”。
团,强迫对南溪移民并村,强化实施“联保连坐”的保甲制度,重新颁布“通匪、济匪、窝匪者杀”的
反革命法令,建立情报网,大搞白色恐怖。保安三团营长高鸿坤率部在永定县自卫队300余人配合下,驻
扎在南溪摧残革命村庄。敌人驻在天一楼,白天出动,夜晚搜山,抓人放火,将水尾楼江拱嵩等地下党家
属30多人五花大绑,关押在天一楼。幸好此楼有个在国民党国防二厅任职的江际臣回来,由他出面担保,
才使那些人得以释放。
次,江际臣到石码探父,知道老乡的遭遇后,当即叫忠玉拿凳来摆放在店中,然后两人合影。临别时,
江际臣交代忠玉将两人的合照张挂在酒店中央。从此以后,乡丁再也不敢前来胡闹。
随兄赞臣赴印尼三马林达经商,23岁回国参加爱国活动,在家乡创办战时民众夜校。25岁考入中央陆军
官校,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任军事委员会中校参谋,蒋中正总统随节组副组长,国民政府播迁台湾后,
改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干事、组长,华侨通讯社驻泰国特派员等职。后退休,专心于中国语文教学之研
究,著有《江氏华语发音练习自修课本》《江氏实用华文范例自修课本》等,行销海内外。
口。迄今已有多人出任了局长、乡镇长、厂长、总经理,还有一位官居副厅;新中国成立后,自90年代
以来,许多人考上大学,有的还是硕士研究生;还有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兼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也有美
术专业人才;中小学教师9人,在外经商、办学的也不少,可谓人才辈出。
地面积1000平方米。后楼是“D”字形的一竖,高三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现仅余残
墙。前向圆弧形,建于道光年间(1821—1850),高三层,每层24间,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据说,
此楼是青狮开口,以前后楼常有舞狮,但其它狮不能入。几十年前,阿英婆(姓游)武功十分厉害,一
人可打十头八个后生。她长得很高大,既丰满,又漂亮,一双乳房高耸挺立。有次,她一人上山到廖家
斜割禾,就在收割完毕准备回家时,有9个后生笑嘻嘻地走到她身旁,要摸她乳房。阿英婆大怒,杏眼圆睁,
放下肩上谷担,拔出担杆左右点戳,用一枝扁担就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半晌爬不起来。
有100多年历史,依然完好无损。楼内多的时候住过一百多人,非常热闹。楼对面是环兴楼,它建于1964年,
是石扁头唯一的圆楼,住过最多人。在它的下面,是东昌楼。该楼略后于耀南楼兴建,而且也比后者稍小
一些。
久远,永宁楼、耀南楼的标语早已褪色,如今只能依稀可辨个别字迹;只有东昌楼的标语仍清晰可观。
在“毛主席万岁”的两边下侧,还写着“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听毛主席的话,走共产党的路”“中
国共产党万岁,毛泽东思想万岁”等字句。这些美术大字,都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耀南楼的一位
小学教师写的。从远处看,这些大楼就像挂着一副巨大的对联,鲜红耀眼;而耀南楼厅下的毛主席语录
则由另外一位教师所写,现也残损了很多。它们记载着文化大革命的印记,是土楼宝贵的历史遗迹。
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江岩、江荣达等人常来此地,永宁楼的阿升婆、阿英婆,耀南楼的富娘姊及东
昌楼的江连华等人都是接头户。耀南楼侧面的伯公坑是江岩几次躲避国民党兵的地方,群众不仅帮他搭
草寮,还为他放哨。许多人为红军游击队送粮、送菜、送情报,缝补衣服等等,江连华还因保护他们的
安全被保安团打得浑身是血,也没有透露半点游击队的消息。石扁头人为南方游击战争作出过巨大的贡
献。
就是25代公江蔼藩。他平日基本呆在楼上,很少下楼。他曾师从一位民间武术师傅学得一身过硬的功
夫,传说他下楼经常不走楼梯,只用单手一撑,然后身子借势一纵,就从楼上直接跳下来。
江蔼藩的武功高,想来跟他比武。江蔼藩多番推辞,又实在推辞不了,生怕得罪有枪的林蔚民,只好跟
对方到棚下切磋。林蔚民趁江蔼藩倒茶没有提防,就抢先动手,谁知被蔼藩公一摆手,使出一招反擒拿
术回击,林蔚民收势不住,脚跟不稳,身子猛然摇晃,结果“嗤”的一声,裤裆裂开,连他坐的凳子也碎
掉。蔼藩公三哥进来见此情景,连忙打了一下弟弟,斥责他说亲戚来访,没有好好招待,还跟人动手,
实在没礼貌。蔼藩公立即顺着哥哥的话,向林蔚民道歉。林蔚民知道对方武功高于自己,又见对方说得
好听,深知是给自己台阶下,因而也马上打个哈哈,喝了一杯茶就走了。林蔚民回到洪坑以后,再也不
敢自吹是金丰第一高手。
海,(“八角楼”建造者二十二世公江简斋的父亲),生有二儿三女,其中最小的女儿十五六岁还会尿床,
而且一个夜晚必定要尿两泡尿,故此人们称其为“尿床嫲”。族中后辈都戏谑她为“尿床姑婆”。
”来招揽“生意”。忽然,映入他眼帘的是晾在门口大坪上的一床草席——这是“尿床姑婆”早晨晾的草席
——早已是被尿迹浸透发黑发麻的了。“巫半仙”驻足草席前细细打量着,一方面惊叹于尿床者的独特功
力,一方面在脑海中浮现所学的“风水学说”,印证自己的想法。透过这尿迹斑斑的草席,他似乎看见了
两条鲤鱼在这床草席上若隐若现地嬉戏……“巫半仙”压抑住内心的一阵狂喜,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
子,随口问旁边的人:“这床尿尿的草席是谁的?好大的一泡尿啊!”楼边的老大娘见有生人发问,嘴角
一撇不屑地说:“还会有谁,就是我们楼里的“尿床嫲”的,十五六岁人还会尿床,而且一个夜晚必定要尿
两泡尿呢!”老大娘的话更引起了“巫半仙”的好奇,也进一步证实了之前的看法,心里盘算着:要是能把
这奇女子娶为儿媳妇必定大富大贵。于是,“巫半仙”装作好事的样子问:“这个‘尿床嫲’这么大了还尿床,
那她早就定亲了,那家人好福气啊!”老大娘听了后,笑得颤巍巍的,说:“‘尿床嫲’有哪个人会要哦!”
“巫半仙”听了老大娘的一番介绍后,得知“尿床嘛”还未定亲,心中暗喜,连忙问清了“尿床嫲”的父母亲的
详细情况,才与老大娘作别,也不再招揽“生意”就回去了。
媳妇。“尿床嫲”声名远扬,前后村庄知情的人都不要,现在总算有人肯来提亲了,江临海好不高兴,满口
答应了“巫半仙”的要求,并且提出还要加送嫁妆……一切事宜准备了当,“尿床嫲”终于被“巫半仙”家娶进
门。当然,一个夜晚必定要尿两泡尿的习惯也没改变。
每天都要去离家不远的小溪里挑水、洗衣、洗菜、淘米……在小溪的深潭里经常出现两条鲤鱼,只要
“尿床嫲”出现在溪边,这两条鲤鱼就必定会游到“尿床嫲”身边,似乎是在与“尿床嫲”嬉戏一样,“尿床嫲”
看着这两条可爱的鲤鱼,时不时的会带些东西来喂它们,天长日久渐生感情。一直到“尿床嫲”怀孕生子,
生下一个儿子后,深潭里就少了一条鲤鱼,而“尿床嫲”居然也少尿一泡夜尿了。等到“尿床嫲”生第二个
儿子后,溪里再也不见那两条鲤鱼的影子了,“尿床嫲”也一改尿床的习惯,如常人一般生活。
双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光宗耀祖,成就了许多令后人称赞的佳话。
“八角楼”,真正的楼名却是叫“东成楼”。
个儿子却是大名鼎鼎的巫宜福、巫宜禊,他们高中进士,入选翰林院翰林。兄弟为了“忠孝两全”,便商
定一人为官为皇帝尽忠,另一人留家尽孝。弟弟巫宜禊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十月,任江苏苏松泰
兵备道(正四品),接着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有一年简斋公去看望外甥,小住了一个月,期间,舅姥爷
跟着外甥到处应酬,获得了很多的“利是”——红包,外甥还送了舅舅大量的盘缠做“顺风”。一个月下来,
舅姥爷赚个盆满钵满,听老辈人说是足有两大皮箱的白银。简斋公回来后,就着手兴建楼房,在东远楼
旁边自家的地方建造。由于宅基地的左边有一条小山涧,(当地人称作“枫树坑”)制约了楼基的拓展,
只能在此切一斜角,加上屋檐水会滴在旁边的“辉南楼”(当地人称“上屋学堂”)上,被其族人制止,而后
边的“振南楼”的亲房叔伯又不肯出让自己的土地,为了让自己的楼房早日建成,简斋公就请外甥巫宜福
翰林出面,想傍一下官势,摆平那些亲房叔伯。巫宜福翰林来了后,实地了解了情况,斟酌了一会儿,
说:“舅舅啊,俗话说‘亲戚三代,家族万年’,做房子是做福,不是做祸。我看了一下,楼左边斜了一个角,
是不好看,不如咱们另外三边也相应的斜一个角,四角楼就变成了八角楼了,岂不是更好看?又解决了
邻里争端,两两相安,和谐共处。”舅姥爷听从了外甥的忠告,就此建起了标新立异的“八角楼”,外甥巫
宜福翰林为了讨舅舅欢心,还在楼左边靠水涧坑的墙体上手书了一块“泰山石敢当”石碑,以镇煞气。历时
两年,“八角楼”巍然屹立,确实与众不同,俨然成了一个地标性建筑。据说,建造八角楼花去了简斋公两
大皮箱的白银(约四五千两)。大楼落成后,楼名由巫宜福手书“东成楼”,字体遒劲有力,笔法飞动。
楼的,但因方楼一角正好对准本村黄婆太的墓地,而墓地外形犹如一只下山的猛虎,当时的人迷信,认
为这个角似一枝利箭对准虎头,唯恐对后代子孙不利。矛盾由此产生,双方争执不下,一度剑拔弩张。
在两方闹得不可开交之时,翰林巫宜福出面调解,分头征求双方意见,认为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没必
要为这类小事伤了和气,楼主也爽快答应,同意削去对准墓地的楼角。为了更美观协调,他又削去其它
三个楼角,于是建成后的楼房就变成了福建土楼中独一无二的八角楼。
土楼楹联,客家瑰宝
⊙土楼楹联馆于2016年仲夏由建筑精致、内涵丰富的经训楼开辟而成。馆内珍藏着一件至今保存完好、
制工绝伦的屏风,以及朱熹、林则徐、巫宜福、巫宜禊等人撰写的对联,如“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第一
等人忠臣孝子,只两件事耕田读书”等。这些对联既蕴含着深刻的儒家思想,弘扬忠孝仁义,又承载着
丰富的客家土楼文化,崇文重教,深深烙上了土楼人耕读传家的传统印迹,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
财富。馆门两侧的对联“经宗典范,训育贤材”,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这些要义,概括了它们的思想精髓。
⊙“行仁义事,存忠孝心”(朱熹):此联为朱熹所写,是经德堂先祖自勉自励的观照,他们崇尚儒学思
想,尤慕朱熹学说与人品,所以联意显豁鲜明,既表明先祖的思想、言行皆遵照“仁义”原则,又怀藏一
片忠孝之心。
⊙“第一等人忠臣孝子,只两件事耕田读书”(林则徐):联意指出,无论是臣宦,还是布衣,都要将
“忠”的思想摆在首位,在外忠君,在家要“孝”,力求忠孝两全,这是为人最应宝贵的品质,具有这种
品质的人就是“第一等人”;而居住在乡间的客家男人,平素无非就干两件正事,要么耕田,要么读书,
这也是客家土楼人的传统。
⊙“案设诗书居今稽古,教申仁义责实循名”(巫宜福翰林):上联用《尚书》之典,指在现下考察古代
的事迹,以明辨道理是非,总结知识经验,从而于今有益,为今所用;下联用《韩非子》之典,指按
照名称或名义来考察或寻找实际内容,要求名实相符。
⊙“忠简横琴书案相传旧物,孝江读月风流政在诸郎”(巫宜禊翰林):引用“横琴”与“读月”两个典故,
赞美献堂公志趣高雅,儿郎勤奋好学前景美,且是忠孝之人。
⊙经德堂屏风是咸丰元年(1851年)由清代民间雕刻大师采用金丝楠木花费多年心血精雕细琢而成,
迄今已有165年之久,仍保持光鲜明艳的色泽,其高超绝伦的制作和油漆工艺令人赞赏,是土楼绝无
仅有的一块瑰宝。
经德堂主人江献堂暨夫人黄太安人71岁荣寿时,其表弟巫宜禊(赐进士出身)与其他士宦一起拜寿,
并赠送了这幅精巧美观的屏风。
屏风中最惹人眼球的是郭子仪祝寿图。郭子仪是平息安史之乱的功臣,被封为汾阳王。屏面以汾阳
王府为背景,郭子仪容光焕发,众宾客或手持笏板,或端捧寿礼,或互相寒暄,姿态各异;王府外
车马相随,熙来攘往;轩阁女眷,雍容淑雅,愉快交谈,场面十分热闹宏大。图左右对联云“凌霄松
柏参天秀,入座芝蘭引气佳”,主题突出,意境深邃。在它的上端,雕有小窗花格;下端刻着许多生
动的图景,如周文王访贤,乐人闹八音,还有对弈、嬉戏者,形象栩栩如生;其余或打石蒲卵,或放
风筝,或观鱼品茗,或雅集赏书,全然取材现实人物,而周边饰以仙鹤、松柏等,象征长寿;麒麟、
雉鸡、牡丹等,则象征着福禄昌盛,富贵寿考,构成一幅动人的风俗画卷。其下镂刻着精美的窗花格,
整齐划一,色彩红艳。
屏风的后面是字,先由巫宜禊作序,然后是乡进士特授兴化府蒲田县儒学正堂巫廷弼(公之表弟)
题写寿文及一同拜寿赠屏的亲朋贵友芳名,均用金粉书写,边框通红。其余文字以髹黑漆为地,
字体端白,承载寿意,恭祝赞美。
围屏镂刻的图案刻画入微,连风筝线都清晰可见。而色彩历经一百多年仍簇新如昔,究其原因,乃
有清时代漆器装饰艺术在继承明代的技法上发展精进,油彩、漆彩、描金、雕漆、戗金并施,融汇
了中西艺术,使得屏风纹饰细腻光滑、富丽雍容,颜色经久不褪,成为土楼楹联馆内一件价值连城
的文物。
◎对联解义:“忠简横琴书案相传旧物,孝江读月风流政在诸郎。”
横琴:是化用彭泽横琴的典故。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由于看不惯官场的腐败,依然不为
五斗米而折腰,辞去彭泽县令,回到家乡自耕自食。他喜欢种植菊花,爱好喝酒,同时也喜欢弹琴。
他家摆设了一张没有标注符号的素琴,他边弹边说:“但识琴中趣,何老弦上声。”陶渊明摆了一张
无弦琴。比喻志趣高雅不俗。
读月:是化用映月读书的典故。南北朝时,南朝齐有个名叫江泌的少年,非常爱好学习。可是家里
很穷,不仅没钱供他读书,还要他养家糊口。白天,他去给人家斫削木鞋底,赚钱维持全家生活。
晚上回家后虽然很累,还要读书学习,但家里无钱买油灯。他就想了个办法,利用天上的月光读书。
由于长期勤学苦读,使他学问进步很快,后来成为齐的国子助教。人们根据江泌读书的故事,概括
出成语“映月读书”。它形容家境贫寒而勤学苦读。
所以,对联的大意是,赞美献堂公志趣高雅,儿郎勤奋好学前景美,且是忠孝之人。
⊙“行仁义事,存忠孝心”(横批“文明气象”):此联悬挂在经德堂,是先祖自勉自励的观照,自献堂
公至仰穆公都崇尚儒学思想,尤慕朱熹学说与人品。联意显豁鲜明,即表明先祖的思想、言行皆遵
照“仁义”原则,又怀藏一片忠心。所以,先祖引用朱熹的对联,用意十分清楚,从中也让人体会到其
对大儒的敬慕。朱熹(1130—1202),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是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福建
尤溪,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武夷山)崇安。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
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
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
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作为私塾老师
的仰穆公,可谓承继了他的思想。
⊙“第一等人忠臣孝子,只两件事耕田读书”:此联为林则徐所撰,作为清朝恩授州司马的江朝彩,
一度与他过从甚密。林则徐结合为臣的本分,以及客家人的思想传统,“量身打造”为朝彩公的经德
堂撰写了这幅对联。无论是臣宦,还是布衣,都要将“忠”的思想摆在首位,在外忠君,在家要“孝”,
力求忠孝两全,这是为人最应宝贵的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就是“第一等人”;而居住在乡间的客
家男人,平素无非就干两件事,要么耕田,要么读书,这是客家人的传统。对联准确地概括了那个
时代的普遍情况,也是对朝彩公的夸赞与勉励。
代的事迹,以明辨道理是非,总结知识经验,从而于今有益,为今所用;下联用《韩非子》之典,指
按照名称或名义来考察或寻找实际内容,要求名实相符。
◎经训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是26世仰穆公建造的,他是恩进士。大楼属方形双
重式,土木结构,坐西向东,总面宽25米,总进深27米,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单进合院式,带方形
内院。中轴线上依次有门厅,中厅、后厅。高三层,内通廊式平面,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中厅单
层,土木结构,雕梁,与两侧回廊、中门围合成院落。全楼设一个大门,4架楼梯。因楼前左侧属湖洋
地,当初建楼砌石脚时,先从附近砍来许多大松树,再将树平铺在深挖的石脚底层(古时人们便懂
“水浸千年松”的道理,松树在泥水里浸泡千年,只要不露晒,即可千年不腐烂),然后在树木上面砌石
基。石脚砌好后,开始夯墙,工匠们在墙泥中铺放了许多竹片,它们之间互相牵拉,使得地面受力平
衡,再将放上横直过排的竹墙夯到七八尺高,这样大楼根基异常稳固。因而100多年来,即使遇到地震,
它依然浑然一体,完好无缺。
经训楼融合了许多美学元素,斗拱、雕梁、窗格等木饰精致细腻,既继承了传统的工艺,又有所创新。
中厅前后两落,相互连接,宽敞明亮,但凡族中议事或红白喜事,皆在此举行;流连于此,似仍有琅
琅书声萦绕,依稀可见蒙童身影。四角楼梯,干净齐整,第三层处设有窗户,既可通风透光,又可瞭
望外面情况。为了防敌匪,建楼时还专门在大门上端预备几个水孔,同时给两扇大门钉上铁皮,一旦
遭到火攻,楼内民众即可将水从楼上水槽口灌入,将火浇灭。
经训楼人才辈出,清代名士有咸丰年间州司马江朝彩、同治年间恩进士江仰穆;当代有广东省政协委
员、大埔县政协主席江拱陶,南京军区江西宜春军分区政委江如芳,印尼雅加达永定同乡会会长、慈
善家江震球,缅甸仰光永定同乡会会长江建龙,山东德州机床厂总工程师江庆辉,龙岩市铁道办正处
级主任江经政,留美博士后江经瑞等等。迄今已有上百人考上大学,单是江拱陶兄弟就有后代子孙28
人为大学生,其中6人硕士,1人博士后。经训楼因此而被誉为土楼“书香第一楼”。
◎仰穆公博学多才,以授业为生。据说,当年他到坎市青坑教书,有12个学生。当地有个孩童上进好
学,也想进学堂。因交不起学费,其父母恳求先生减少学费,爱才惜才的仰穆公当即表示不要学费,
只需他给大家烧烧开水,打扫一下卫生。结果在府考时,大家一齐考中。这就是“12个学生考上13
个的故事”。
仰穆公声名远大,慕名求学的人非常多。那时,远近村庄的人都不敢跟他打官司,除了自身厉害外,
还因为他学生太多,而且许多都是显贵之人。族人中至今流传着一个“秀才公与秀才嫲”的趣事:仰穆
公学问深厚,能“捉题”,他估计考官会出与春有关的题目,于是就拟了个题目“暮春者”,自己写好后,
就拿给学生背。不料,学生们到长汀府参加考试时,发现考题真的跟老师猜的一样,平时读得最好的
江盛汀心想,如果将老师写的文章默抄下去,大家的试卷势必雷同,不如自己写吧,其余学生也这样
想,唯独一向成绩最差的江致禧不那么做,心里想反正是“来陪太子读书”的,既然有这样天大的机会,
就把先生事先让大家背熟的文章抄下去,谁知那次考试,其余人都名落孙山,只有江致禧顺利考上秀
才。这就是仰穆公同族后代相传的故事。“秀才公”指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仰穆公,“秀才嫲”指的是虚假而
无真本事却考中秀才的江致禧。之所以说“公”说“嫲”,是因为在土楼客家人中,“公”和“嫲”还有一种含
义,分别是“真”和“假”的意思。
永定建县始末
湖坑民俗活动“作大福”
江文明
湖坑镇是永定著名的侨台区,现有海外侨胞3万多人。自从永定土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富有特
色的永定客家民俗风情活动受到格外关注,而在众多民俗活动中,每逢农历子、午、卯、酉岁次的
九月十一至十五举行的湖坑村李氏家族的“作大福”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闻十里八乡。
李氏“作大福”是湖坑村的大事,比过春节还隆重。这一民间迎神赛会活动,古时称“打醮”,由大
家推选的“总理”负责承办。总理,也叫“头家”,一般有3人。农历九月初十,各村开始斋戒,家家
素食。翌日,各村“公王”汇聚于马额宫,上午9时许,三声铳响,各路“公王”依次起轿上路,前往
“大福场”。路上彩旗飘扬,旌旗蔽日,人头攒动,鼓乐喧天,铳炮轰鸣,场面蔚为壮观。抬神轿的
年轻人身穿黄衣蓝裤,腰系红绸带,头裹红头巾。据老人说,这是沿袭古时威武开道的遗风,为第一方
阵。第二方阵紧跟着的是“肃静”“回避”牌,并有两人手执长板喝道,其后是锣鼓队。第三方阵开始
由各村组成,每村都有一尊神像,还配有一套仪仗队,仪仗队阵势庞大,包括彩旗组、彩车组、锣鼓组、
龙狮组、文娱组和腰鼓组等,各村的彩旗争奇斗妍,彩车造型各异,浩浩荡荡的队伍绵延几公里。
队伍中最显滑稽、粗犷、豪放、彪悍的是客家男人;最有趣又诱人眼球的是扮演“故事”中童男童
女的小孩,他们化装后,或坐轿,或骑马,或乘船,模样俊秀,惹人喜爱;为显宏伟大气,各村推出
的20面大旗高达三丈,旗面有红、有白、有黄,镶金边,上面绣着龙凤图案,十分逼真,旗手基本是
年轻壮实有力之人。
湖坑“大福场”设在西片村中心坝的空地上,正中是神台,两侧分别是电影和木偶戏台,前方是上供
场,面积上万平方米,摆着500多张八仙桌。十一日至十四日是斋供,各村半天轮流进行。十五日各村
一起上供,香案上陈列着全猪、全羊及鸡、鸭、鱼等供品,为各村“头家”承办。各家各户的供品也
依次摆上供桌,供品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丰盛。上午10时左右,“总理”率领村民们开始举
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先宰大肥猪,把猪血涂染到香纸上,在摆好荤素供品后,点燃香烛,在神铳礼炮
和鼓乐声中,主祭的“头家”穿礼服戴礼帽,在礼生唱导下,向神灵三叩九拜,上香进酒,接着由礼
生朗读祭文,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年丰物阜……上供场上彩旗招展,香烟
袅袅,人山人海。礼毕后,村民们自由祭拜祈祷,整个祭祀活动持续将近一个小时,神铳齐鸣,锣鼓
喧天,鞭炮噼噼啪啪作响,场面十分热闹欢腾。
11点以后,人们陆续散开回家,迎接自家来看热闹的亲朋好友,男人抽烟喝茶,妇女炒菜备饭,小孩
子们奔奔跳跳燃放鞭炮。丰盛的午宴上,主客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欢天喜地,酒酣耳热之际,远近
猜拳之声更是此起彼伏。
这个备受瞩目的民俗由来很久,并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湖坑李氏第八世祖积玉公有
一年秋日去山上砍柴,正当他挑着一担满满足有200余斤的柴禾,路过马额岗的时候,微风习习,气
候宜人,于是他便停步在一棵大松树下,坐下来歇息。歇着歇着,竟朦朦胧胧地睡着了。忽然间,一阵
香烟扑鼻,有一位古稀老人拄着龙头铁杖,来到树底下四周察看,他一直静静地看了一个多时辰,直到
太阳下山了。积玉公抬头一看,“啊”的一声,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上,双手合十,
嘴里喃喃自语,祈求上天保佑,还问道:“是哪位神仙驾到,请示大名,小民即厚礼侍奉。”即刻,大
树尾顶端飘着“康太保,刘汉王”6个斗大汉字(据传:是后汉皇帝刘志远),积玉公连忙叩头谢罪。
接着,头戴金冠、身套龙袍、脚裹绣鞋、满脸胡须的刘汉王,在两个侍女和左右侍卫护送下,气宇轩昂
地大踏步而过。紧接着,大批将士车马,浩浩荡荡向大路边走去……
原来是积玉老人在大树下做了一个美梦。他回家后把梦见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向家人诉说,全家人为之
惊愕起来,经村中父老商议,连忙备办三牲果品和米酒去大树底下敬天敬地,并邀来全村男女老少,有钱
出钱,无钱献工、献材料,足足花去3年时间,在当今马额山里建起一座神庙,取名马额宫。宫内塑有
刘汉王金身,并分别配上左一娘,右二娘;左判官,右押衙四个伴佛。传说,正当村民聚众欢庆马额宫
落成大典之时,马额岗顶,马嘶铃响,彻夜不息,第二天有人发现岗前岗后,满山遍野,蹄印累累,确
有千军万马压境之势,所以人傍神威,神助人兴,一直闹腾了5天5夜。后来村中头人又按人丁派款,请
来各地高僧名士,进行“化斋”、“打醮”、“还神”等佛事活动,并且不惜重金去外地雇请汉戏、木
偶戏等戏班,大唱大演,凡李氏外地亲戚、眷属和散居各地的亲朋、故旧或有这样那样的关系者,无不
都在这个时候,云集湖坑做客。一时之间,村中巷道,络绎不绝,有如赶大集一样,所以曾有过“湖坑
人‘作大福’,‘哭粪缸’”的故事流传,意为为了做热闹,逼得许多穷人家连厕所都卖掉。
如今,这个风俗已经流传几百年了。起初是每年一闹,自清代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开始,改为三
年一次,从没间断。马额宫内仍然香火缭绕,终年不息,许多善男信女,每遇娶嫁联姻,生男育女都要
来这里祷问,或备办香纸蜡烛和猪鱼鸡等物品,答谢神恩。马额宫前有条小溪,溪中砌有99个石跳,传
说就是那个时候,为了防止刘汉王所乘白马走失而特意安置的呢!
湖坑镇地大人多,除了李氏“作大福”之外,南溪片的“作大福”也堪称典型。这里共有五个行政村,
人口将近万人,每年农历十月初,各村便举行迎神活动,晚上上演大班戏、木偶戏、电影,规模虽比
不上李氏的迎神活动,但各村先后进行,时间也不短,还是吸引了许多客人,特别是开斋那天,家家户
户宾朋满座,开怀畅饮,热闹非凡。
近年来,由于外出之人越来越多,加之过去活动年年相似,村人淡化之心渐生,为了激发村民更大的热
情,凝聚乡情,共谋发展,这些年南溪几个村庄商定各村将迎神祭祀活动改为三年一“大班”,中间两
年为“小班”——“大班”规模大,做“大班戏(人戏,唱汉剧)”;“小班”场面小,做木偶戏——
各村活动时间交叉,不重叠,让众多前来看戏的宾客们大快朵颐。
江氏的字辈排行
山东济阳江氏字辈:
大宗支派:“巨孝家声显文思彩梦祥兴宗基兖上锡祚始淮阳谟赞扬光烈亯庸勅典常箕山嘉阴远奕世庆蕃昌”;
虎溪支派:“祥本和致福性善积佑启丕承保包滋大”;
长田支派:“原本虞廷相分符列盛周临淄昭旧望开化拓新猷至孝傅齐国洪恩普越州长田滋世泽遥接小山流”;
金鳖支派:“立志允可成维学以尚进良法思继守家声乃克振”;
德兴车田支派:“政治留清白官规肃善良嘉兴孙吉利庆衍世荣昌德大诒谋远功高燕翼长深仁隆泰运祖泽永流芳”;
歙西严溪支派:“嘉言懿行修已治人福基在德业懋维勤学优则仕克让允恭忠厚法祖贤智昌宗乃宗图大怀德家声长”。
山东济阳江氏字辈:“巨孝家声显文思彩梦祥同心培祖德大启尔荣昌”。
山东即墨江氏字辈:“先存敦崇志世守继述功安居学道义仁寿从孝忠”。
山东江氏余庆堂字辈:“友永昌华俊志子廷龙应启世必敦崇高明添锡盛厚贻谋远诗书引泽长敬斯延历代佑德愈遐光正”。
湖南湘阴江氏字辈:“万茂乾光耀庆衍福齐增云仍喜日繁忠孝克绳宗达先贤哲盛祥钟人瑞贡湘上夸龙凤俭勤尤迈众”。
湖南益阳江氏字辈:
原派:“继德仲朝绍崇永大世明立国忠文显傅家清白声”;
旧派:“居焕有定伯文章启驿廕兴旺世代用礼乐振家声”;
酉丁合派:“兴旺从忠孝诗书绍祖芳敦伦昭敬爱继序卜其昌”;
黄安支派:“文通千载士彩梦永流芳仁孝垂模远诗书贵泽长缵先怀旧业启的望嗣昌花笔从兹灿维新祖德光”;
楚南支派:“廷之天永世绍文昌芝兰俊秀立达名扬忠孝廉让贞正纯良家声克振绵远流芳万盛干光耀崇允开沦建思源文必友文章华国显启荣一景成庆衍福齐增继德促朝绍祖昌隆教世立宇凡林公志定永时兴达先贤哲盛祥钟人瑞贡”。
湖南安徽江氏字辈:“承先昭世德远代振家声忠正达邦国贤能佐太平”,注:一奕字派原属圣讳今改远字更为稳妥。
江苏靖江江氏字辈:“秉灵景益友支以开洪恋万傅世道端玉成书作贵有能山永绍文跃源国昌学”。
贵州大定府江氏字辈:“世玉永洪兴花开方和莲”。
江氏友善堂一支字辈:“朝志此永子百文东之一□□□□□世守汝嘉猷福庆从天锡忠厚贻谋远诗书永泽长以斯绵历代”。
入闽
繁衍
入永
湖坑镇
南溪南江、实佳两行政村为江氏聚居地。
南江含水尾楼、石扁头、桥子头、梅子坝、桥面、茅坪等自然村;
实佳含黄腊坑、高乾、蛟塘、中山、架里、凹口等自然村。(除茅坪为高头北山房第十三世江鲜裔孙外),
其他全部是高头南山房第十三世江世琥(南山公)裔孙。第十六世江心学派下的有水尾楼,
第二十一世江福振也居水尾楼;
第二十世江禹潜居架里;
第十八世江奋荣居石乾;
第十九世江土开居坪尾;
第十八世江鼎球居高乾、黄腊坑;
第十三世江承球居梅子坝;
第十八世江献球居桥子头;
第十六世江心道居石扁头;
第十六世江心奎居楼子角、桥头和实佳的蛟塘。
实佳的凹口、中山和南江的石扁头又属第十四世江寿山派下的裔孙。现已繁衍28代约900余户5000余人。
奥杳东山江屋。该村江姓开基始祖系江氏第116世江百十二郎的第七世孙江元九于明朝初期从大溪莒溪迁入定居,现已繁衍27代10余户70余人。
高头乡
高头乡有高东(东山)、高北(北山)、高南(南山)、梅花石、高联(大岭下)等5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均为江姓。
元朝初年,上杭三坪开基的江氏第113世(永定第一世)江八郎之曾孙江百八郎携带几个弟弟从三坪出发先迁大溪,
后兄弟分别择地分居,长兄江百八郎迁高头银山岽西南坡岗北头开基。到第八世江成海生五子,除长、次子外迁海澄、平和外,
留居高头的三个儿子分迁三山,
即三子江添澄迁东山;
四子江添洧迁北山;
五子江添满迁南山,
后裔又分迁梅花石、大岭下等地。
现已繁衍28代2000余户万余人。